2022年6月23日,廣東翰銳律師事務所第十二期“翰銳智享會”之《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若干實務問題》主題分享活動成功舉行。本期邀請的主講嘉賓是中國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金杜律師事務所顧問張學軍博士,翰銳律所高級合伙人邱斌斌律師、趙俊杰律師參與本次活動,翰銳律所胡厚財律師擔任主持。來自海珠公證處、不同領域企業的法務和IPR代表,就發明專利在侵權訴訟案件中的實務問題展開交流。
主題分享前,張學軍博士提到,從事知識產權行業不僅需要專業,更是需要對知識產權行業充滿熱愛,這引發了與會嘉賓的強烈認同。在之后的主題分享環節,張博士從專利間接侵權制度特別是幫助侵權制度的裁判觀點變化、軟件專利侵權爭議逐漸涌現以及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的司法發展路徑三方面進行展開。
首先,張博士提到專利間接侵權制度的形成,專利間接侵權作為專利直接侵權保護力度向前延伸的結果,在2016年之前是較為前沿的問題,在2016年后專利間接侵權制度以司法解釋的形式進行了明確。專利間接侵權的制度在于進一步保護知識產權并平衡公眾利益。
張博士通過幾個典型的專利案件,來分析司法實踐中專利間接侵權制度在概念的理解、制度形成以及法律適用上的發展。在專利間接侵權案件中,有司法案例對“制造”行為擴大解釋。針對一些特定領域的案件,可以將“制造”行為擴展到產品設計研發階段、產品定型后的生產制造階段以及樣品測試階段。在方法專利的案件中,當該專利方法固化于某產品中,且該產品對于完成該專利方法起到不可替代的實質性作用時,同樣認定為專利間接侵權。張博士還提到,對于革命性的發明,法院可能會更多考慮專利本身的創新性,從而更好地保護專利。
其次,張博士給大家介紹了軟件專利侵權的問題。在通信互聯網行業所涉及的軟件專利較多,也有較強的技術性。張博士通過非常典型的“搜狗輸入法”案例,介紹了軟件類專利案件的特殊點以及軟件專利的底層邏輯,將晦澀難懂的技術問題簡單化,深入淺出,讓大家對軟件專利案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隨后,張博士通過最新的案例介紹了在認定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時,司法實踐中所依據的主流觀點,包括證據妨礙行為對判賠數額的影響、最高額與最低額之間的酌情判定、專利貢獻率、第三方數據以及利潤率等參考因素。
最后,張博士分析并比較我國與國外在專利判賠力度上的差異情況,她提到我國的企業需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尤其在產業向海外布局時,更是應當提前做好知識產權風險的防控。
互動環節,由與會嘉賓進行互動交流。到場嘉賓結合案例與張博士就專利間接侵權以及妨礙證據風險等實務問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張博士從理論與實務以及司法的發展趨勢等多層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與會嘉賓充分交流了各方意見與學習感受。
本期“翰銳智享會”主題分享,從間接侵權、軟件專利案件實務以及損害賠償金額認定等前沿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并得出一定的理論啟發與實務指引,為相關實踐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取得圓滿成功。
END
廣東翰銳律師事務所
電話: 020-88835688
微信公眾號:翰銳律所
郵箱:hanrui@hanruilaw.com
地址: 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1166號環匯商業廣場南塔1007-1009單元